由人民網·人民健康主辦的2022年全國兩會“健康中國人”系列圓桌座談近日在北京舉行。在“整合社會力量 共建腫瘤防控體系”專場座談上,中華預防醫學會腫瘤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、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/研究所原院所長趙平說,目前,我國腫瘤防治體系的構建已初具規模,中醫藥的創新發展也為腫瘤防治帶來新的機遇。
趙平介紹,近二十年來,我國不斷上升的癌癥發病率,引起政府和社會的廣泛關注。為提高癌癥防治水平,我們建立了國家腫瘤登記中心和國家癌癥中心,從國家層面推進腫瘤防控體系建設,取得長足的進步。但是預防投入仍有不足,未能使腫瘤的發病與死亡得到理想的控制。為此,我們要更加有意識地推進以治療為主向防治結合的戰略轉型,將更多的人力、物力和精力轉向腫瘤預防。
趙平認為,提高整體癌癥的5年生存率,要從三個方面著手:一是早診早治,早期癌癥的5年生存率可達到90%;二是加強基層腫瘤中心建設,使鄉村癌癥患者得到同質化的診治,縮小城鄉診治結果的差距;三是繼續開發新技術和新藥物,不斷提升腫瘤診斷和治療水平,使更多的腫瘤患者獲得長期生存的機會。
趙平認為,中醫藥是幾千年來國人與疾病斗爭的經驗結晶。中醫藥的創新可以在我國腫瘤的預防與治療中發揮獨特的作用。中醫、西醫要注意互相取長補短,共同研究如何更有效地控制腫瘤。目前,國際上認可的腫瘤三大治療是外科、內科和放射治療科。中西醫結合是中國的獨家專利,中醫治療腫瘤已經得到廣大患者的認同。然而,創新中西醫融合的新體系并非易事,但又不是完全沒有可能。加強頂層設計,鼓勵更多腫瘤學專家與中醫專家共同開發中醫藥,相信一定會大有可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