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推動腫瘤防治體系建設,助力實現健康中國,人民網·人民健康2022年全國兩會“健康中國人”系列圓桌座談——整合社會力量 共建腫瘤防控體系的專場座談近日在北京舉辦。來自各位腫瘤領域的專家、學者及企業代表齊聚一堂,“把脈”腫瘤防控體系建設。
加強預防是腫瘤防治的關鍵
中華預防醫學會腫瘤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、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/研究所原院所長趙平說,針對我國癌癥發病率不斷上升的情況,國家積極推進國家腫瘤登記中心和國家癌癥中心的建設,取得了一定成效,但癌癥防治仍存在預防投入不足的問題。為此,要積極推進從以治療為主向防治結合的癌癥防治思路的轉變,將更多物力、精力投入到腫瘤預防方面。
趙平認為,提高整體癌癥患者5年內生存率,要注意三個方面的問題:一是早診早治;二是關注鄉村癌癥患者的防治,加強基層腫瘤中心建設,彌補城鄉醫療資源差距;三是提高腫瘤診斷和治療水平,通過技術和藥物創新、建設國家和省級癌癥中心,推進構建我國腫瘤防治體系。
中醫藥賦能腫瘤防治
實踐成果表明,中醫藥創新發展正逐漸為現代醫學發展貢獻中國傳統力量。在腫瘤防治領域,中醫藥相關研究也在逐漸深入。
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、博士生導師、中藥質量控制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王智民認為,中醫藥在抗腫瘤治療中具有三大優勢:一是抑制腫瘤轉移,這主要是通過調節機體免疫功能等手段來實現;二是防止癌前病變,即將“治未病”的思想用于腫瘤防治,防止、逆轉癌前病變,預防腫瘤發生;三是提高生活質量,強化食療的重要性,通過食療,讓人們強身健體、提高身體抵御各種疾病的能力。
趙平說,中醫藥的發展正為我國腫瘤防治體系的建設作出貢獻。通過中西醫結合,互相取長補短,將推動腫瘤預防和治療的發展。促進中西醫結合,要重視醫藥創新、中西醫協作,加強頂層設計,推動中西醫協同發展,共同構建新型腫瘤防治體系。
發揮中藥優勢助力腫瘤防治
腫瘤防治的關鍵在于預防,與中醫“治未病”的理念不謀而合。
王智民介紹,中醫強調“治未病”,即“未病先防,即病防變,病后防復”的健康養生理念。“自我保健非常重要,需要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注重食療。”
“預防和治療是控制腫瘤發生的根本途徑,中醫藥是我國防治腫瘤的特色優勢。”中科健康產業集團總工程師、江蘇省中藥現代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周亞杰說。
加快中醫藥科技創新發展
如何充分發揮中藥“治未病”的優勢,助力構建腫瘤防治體系?周亞杰認為,要在科技創新領域發揮中醫藥的特有優勢,建立健全多層次的中醫藥科技創新體系,通過科技創新驅動中醫藥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,充分發揮中醫藥“治未病”的優勢,將中醫藥推向國際市場。具體任務是深化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、強化重點病種研究,優化重點研究室布局與建設,進一步推進和完善中醫藥科技創新體系建設。
創新中醫藥發展也要充分發揮企業的力量。周亞杰呼吁,企業應以治療癌癥防治為核心,建立健康產業集群,以產學研用為發展支撐,推動醫療管理、健康管理、健康保險、藥品器械、保健食品、康復護理等癌癥預防診多領域融合和對接,打破技術屏障,加快科研成果推廣和產業化。